4月1日,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组织召开了2025年度“楚怡杯”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总结交流会。学院党总支书记陶飞、副院长肖怀秋、廖红光与全体竞赛指导教师、参赛学生参会,全面总结竞赛经验,深入交流心得体会,共谋未来发展蓝图。
在经验交流环节,指导老师们分享了各具特色的备赛心得。吴新华老师开门见山,着重指出竞赛信息获取的重要性,及时、全面地掌握竞赛动态、规则变化等信息,是备赛成功的关键前提。为此,她建议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,搭建常态化的信息共享平台,定期开展交流活动,以便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、最准确的竞赛资讯,为备赛工作抢占先机。
王斌老师则将目光聚焦于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,提出建立 “老带新” 机制。他表示,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将宝贵的备赛经验、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和学生,还能在团队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,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,确保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,为竞赛团队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。
王维老师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,剖析了当前竞赛形势,建议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、项目研发等活动,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积累经验,提升实战能力。
王建芬老师从专业建设角度,提出要进一步优化“以赛促教”的培养模式,通过将竞赛内容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,及时将行业前沿技术和标准引入教学过程,能够有效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,进而推动专业群建设迈上新台阶,增强学院整体的专业竞争力。
会上,参赛学生们也踊跃发言,分享了备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。从专业技能的精进到团队协作的默契,从赛前的紧张焦虑到赛后的收获感悟。这些切身体会为今后的竞赛指导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。
会议最后,陶飞总结发言,她指出技能竞赛不仅是检验教学质量的“试金石”,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;更是推动师生共同成长的“加速器”。对于学生而言,技能竞赛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,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,能够锻炼实践操作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;对于教师来说,技能竞赛促使他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、优化教学方法,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指导水平 。
她强调要以技能竞赛为抓手,通过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的方式学习省内外优秀院校经验,汲取先进的教学模式、竞赛组织经验以及人才培养理念,深入了解在课程设置、实训基地建设、师资队伍打造等方面的成功做法,结合实际加以借鉴和应用。同时深化产教融合,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。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共建实习实训基地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,使学院的专业设置、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,实现学院发展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,为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(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 王维)